給在蘇州的妳
我們曾去過江南水鄉一遊,是因為她。
她小時候辛苦賺錢存錢,買了訂了漢聲雜誌,就著黑白圖片乾過癮;後來漢聲支持不下去,她也認了(我記得還陪她去問個原由),整套漢聲現在占了書架好大一部份,我們常搬家,但從沒放棄過這些書。
她工作的地方叫漢象,後來還玩了一陣子漢服;我甚至覺得她看得上我,可能是覺得我漢學還可以(家學淵源)。這個傾向,我是後天,她可能是先天。
我們2004終於去了麗江(我前一晚幾乎興奮到睡不著覺),我2005自己爭取到廈門短期工作(每天下班都到處走走看看,假日還搭公交車去看了客家圓樓),2008終於圓夢去了江南水鄉(上海、西塘、同里、蘇州),2019去徽州,走過這些地方,每回看舌尖上的中國時,甚至都能感同身受。
我們雖住在台北,但常看北京的影片、上海的綜藝節目(脫口秀)。這幾天我們看了央視製作的戰國時期影片,談白起、荊軻、羋太后……,反覆咀嚼,看得津津有味。我們覺得這些故事不只是歷史,而是即將在眼前發生的事(現在世界局勢是不是很像戰國時期呢)。身為漢人,擁五千年歷史,我們能反觀過去、對照現在、窺見未來,何其有幸。
我當過平常上班族十年,基層公務員五年,教書迄今十年。
朝九晚五辦公室打卡上班是我的社會教育小學階段,朝八晚七在地方政府部門服務是社會教育中學階段,現在朝七晚十教書是社會教育大學階段。
小學按表操課,中學觀照全局,大學找回自我、回饋他人。
對經歷過這三個階段的我來說(像過了三輩子),最喜歡教書這個工作(雖然工時最長),因為其他的工作可能越做越消耗(其實也不一定),教書這個工作一定越做越精進(起碼教了自己)。當然也會遇過逆流低潮,但是一想到在公部門得爭權、在辦公室得奪利,就覺得教書能睡得心安理得,最踏實。
身為漢人,何其有幸;作育英才,是三生有幸;生在台灣,尤為大幸。
此刻在蘇州教書的你們,要好好把握這難得的人生階段、歷史機遇。
在台北的我20221222